推薦文章
目前為止,越來越多微信小程序出現(xiàn)在我們身邊,也越來越多人開始使用微信小程序,自然也就很多企業(yè)進行自己的小程序開發(fā),微信小程序被很多人奉為變革性的大殺器,但是也有很多人因為種種原因而停滯不前,開發(fā)小程序到底行不行,花費的心思到底值不值?
關于小程序疑慮不是沒道理,因為小程序并非爆發(fā)式出現(xiàn),而是在一步步釋放其功能。至于小程序將來會具體發(fā)展成什么樣不得而知,但是肯定是往高走,不會往下跌!
說起微信小程序,就絕不能脫離了微信單獨談小程序。微信本身的理念是很輕,即用即走,所以我們認為第一種能夠適用小程序的應用場景是簡單、低頻的工具型。傳統(tǒng)的像APP Store分發(fā)這種已經不合適了,這是基于微信這種大流量的,但是給你的環(huán)境是簡單的環(huán)境。
微信除了有非常重要的關系鏈之外,還凸顯了很多分發(fā)的路口,比如二維碼,二維碼相當于把很多之前的渠道給打通了。渠道打通意味著什么?意味著很多分發(fā)更加的細碎,更加碎片化,有更多的切片。在以前的場景中,當你在生活中原來一個問題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步或者有ABCD不同的需求的時候,只能一個公司承擔很多需求。
但是開發(fā)微信小程序之后,有了各種渠道和通路之后可以切開,比如說用戶點餐可以掃一個二維碼,通過小程序直接進去、直接完成,比如說預定未來幾天聚餐計劃,掃桌上二維碼馬上完成第二個動作,都是在這個環(huán)境下,但是給到用戶的感覺是分散的、是切片的。小程序未來的場景可能更加精細化,到這里旅游可以聽到這個場景,到其他地方掃一下變成買東西,通過掃一掃及時的直接觸達了,實現(xiàn)了場景化的分發(fā)。
小程序之于程序,與微博和博客之間的關系有異曲同工之處。一開始博客出現(xiàn)的時候,很多人把它作為生產內容的渠道,但是不足的地方是,通達用戶的路徑比較復雜,而且博文質量要求高,內容生產成本高。微博卻有所不同,字數(shù)少,可以通過關注,通過關系鏈,減少生產成本,也讓生產的內容讓更多的人接觸到。
小程序我認為就是程序里面微博,最終誰能夠成長起來,我認為個人要有競爭力,像微博每個人可以發(fā),但是大V就幾個,大V是不可替代的。小程序未來有可能是這種場景,在地域和功能上不可替代,你就可以快速分發(fā)。比如說我是小區(qū)的業(yè)主,相互溝通很麻煩,有了小程序不一樣,我可以做針對小區(qū)溝通的小程序,這種不可替代地域分割或者人群屬性分割的產品,能夠解決特定需求,它可能很小,但是也可能會發(fā)展壯大。
無論是碎片化精細化的場景、即用即走概念的演繹還是營銷渠道的變通,微信小程序所展現(xiàn)出來的特質都是與這個時代消費習慣和生活方式演變方向相契合的,換句話說就是順應了時代的發(fā)展趨勢。每個走紅的產品,背后都少不了對消費者深刻的洞察,每次風口的到來,都是對時下社會需求的大滿足。小程序的時代真的要來了!
推薦文章